您现在的位置:湖州文明网首页 > 道德典型 > “芦”“鱼”得水,铸就幸福

“芦”“鱼”得水,铸就幸福

时间:2021-12-09  来源:   [字体大小: ] [打印] [关闭窗口 ]

  今年52岁的施文琴,家住在吕山乡南杨村,是个聋哑人,去年村里全域整治工程启动,施文琴与丈夫沈良恒主动到村里进行拆房签约,如今的他们已盖上了新楼房、住进了新农村,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,施文琴夫妻俩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。

 

 

  而三年前的他们只是守着自家三亩多田地的贫困家庭,靠着田里的收成和丈夫打零工的钱维持生计。

 

  2018年,吕山乡南杨村在经过排摸、商议确定施文琴一家为十百千万帮扶对象,交给她三个芦笋大棚,手把手教会她种植芦笋、施肥、灌溉、收获、包扎,村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还经常上门帮她办理业务,比如个体户营业执照申领、残疾人小额贷款贴息、电子医保凭证激活等,减轻她的后顾之忧。由于施文琴是聋哑人,在沟通上与志愿者产生阻碍,丈夫沈良恒在一旁帮助解释、沟通,勤劳的夫妻俩在志愿者的帮扶下,起早贪黑地照顾着三个大棚的芦笋,当卖出的第一批芦笋拿到报酬时,施文琴高兴的手舞足蹈,虽然无法开口说话,但是谁都能看得出她满脸的兴奋。

 

 

  第一年,夫妻俩增收2万多,一下子给夫妻俩增加了信心,丈夫沈良恒心想:自己也就会干点农活了,儿子已经毕业,将来要成家,我们既然会种芦笋,何不再多种点。于是与施文琴商议后,拿着第一年增收的钱到南杨村芦笋种植大户手中另租了8个大棚,夫妻俩望着这8亩多的芦笋,心想着这是他们家的希望和未来呀!

 

  接下来的日子里,施文琴与沈良恒每天都在这几个大棚里劳作,虽然每天的衣裳都会被汗水浸透,虽然每天脚上都沾满了泥土,但是他们心里知道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。

 

  2021年,施文琴一家搬进了新房子,今年一年已增收6万多元,丈夫沈良恒又去承包了鱼塘,冬季芦笋施肥、产量不高的日子,沈良恒就去售卖自己养殖的鱼,施文琴一人在家包扎芦笋也忙的过来。

 

  从被帮扶到自己发展产业,是以前的施文琴和沈良恒想都不敢想的,沈良恒说:“幸亏村里想得到我们,给我们指引了致富的方向,原来像我们这样种种田的老百姓哪有机会盖新房、住新楼的,如今儿子也已经工作了,我们夫妻俩得存钱娶儿媳妇了!”

 

  如今,走在了发展致富的道路上的施文琴与沈良恒,越走越好,越走越幸福了!

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湖州市文明办 主办 浙江省湖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2004-2015
地址:浙江省湖州市仁皇山路666号(行政中心) 邮编:313000 电话:0572-2398836 2398837  浙ICP备05002024号网站
技术支持:湖州在线